这句话出自《诗经·周南·桃夭》。该诗说的是诗人看见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这首诗也是一首贺新娘的诗。
具体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翻译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评价《桃夭 》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此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关于背景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诗经桃夭的原文及意思如下:
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_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意思: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一、注释
夭夭:鲜妍美盛貌。
灼灼:茂盛鲜明貌。
华:同“花”。
之子:这个人,此指这位女子。
于归:出嫁。
宜:和顺,和睦,一谓男女适龄婚嫁。
室家:夫妇。古代女有家,男有室。
_〔fén〕:果实繁多硕大。
家室:犹“室家”,指家庭、家眷。
蓁蓁〔zhēn zhēn〕:草木茂盛貌。
二、解读
《桃夭》也是《诗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经典诗歌之一,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首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可谓咏物写景的千古名句,也对后世大量以桃花为题材的诗词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来自作者[夹谷玉银]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boyu.cn/sz/1140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夹谷玉银”!
希望本篇文章《桃夭诗经原文朗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这句话出自《诗经·周南·桃夭》。该诗说的是诗人看见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这首诗也是一首贺新娘的诗。具体原文如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