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而在这一天,火星探测启动,火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宣布为田文一号,这也将记录中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星座知识!
中国发射了名为田文一号的火星探测任务。4月24日,2022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仪式上公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和标志。中国的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田文系列”,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田文一号”,随后的行星探测任务依次编号。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分三步完成“环秋之旅”。第一,要能全局观察整个火星;第二,登陆火星;第三,火星车要开出去,在火星上进行巡视勘察。“这里面有很多困难。如果完成,这将是世界上第一次在一项任务中完成三个目标。这个项目的实现是一个很大的创新。”航天专家叶培建指出。首次探索火星将一次实现三个目标,这在其他国家是史无前例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意味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不仅将实现火星周边全球遥感探测,还将突破火星进入、下降、着陆、巡视和远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让我们真正进入深空,走近火星,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不久前航天科技集团召开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发布会介绍,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利用长征五号火箭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发射进入地火转移轨道,然后在地面测控系统支持下,通过多次轨道机动和中途修正,在火点附近实施制动,进入绕火椭圆轨道,运行至选定的进入窗口。探测器将执行轨道降低控制、释放和着陆。火星车进入火星大气层后,通过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后坐力进行软着陆。火星车与着陆平台分离后,将进行区域巡视探测和一些相关的工程实践活动。轨道飞行器将为漫游者提供中继通信链路,并在其周围进行科学探索。
简述我国探索火星的历史
对我国来说这意味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实施近火制动环节,探测器成功?刹车?并被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启环绕火星之旅,对火星的地形及着陆点进行勘测。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捕获阶段后,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和能量粒子探测仪等载荷将陆续开始工作,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
抵达火星时,探测器距离地球约为1.92亿千米,实际飞行路程约4.75亿千米。
天问一号环绕火星的过程大约将持续3个月的时间,着陆火星表面。至此,中国将成为第六个到达火星的国家。火星探测任务团队在北京时间今天凌晨零点左右公布,?希望号?进入环火轨道,抵达目的地。希望号是一个轨道探测器,主要任务是研究火星的大气和气候,后续没有登录任务。
确认?希望号?已成功进火星轨道后,阿联酋航空火星任务管理人员欢呼
除天问一号外,同样搭载火星车的美国?毅力号?,并即刻冲向火星表面。如果火星车能成功着陆,探测器将在一个干涸的火山口湖和河床中寻找灭绝生命的迹象。但在此之前,毅力号还将部署一架名为?机智号?的微型直升机,让它在稀薄的火星大气中尝试飞行,完成它自己的使命。
天问?问天?的旅程已行驶大半,从发射到抵达火星周边。
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地球出发到火星执行任务需要经历6个飞行阶段,其中包括发射段、地火转移段、火星捕获段、火星停泊段、离轨着陆段和科学探测段。
天问一号执行任务6个飞行阶段,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携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飞行2177秒后,天问一号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太阳翼展开,进行对日定向。
太阳翼展开,进行对日定向,它成功进入了下一个飞行阶段,也就是火星捕获段,这意味着天问一号探索火星的任务真正拉开序幕。
这个阶段是控制天问一号的关键节点。在太阳系中,地球、火星都绕着太阳公转,天问一号从地球出发去往火星,就要边往前飞,边向外靠拢。等天问一号抵达火星轨道时,火星刚好公转到同一地方,探测器就要准备被火星引力吸引。
更难的是,降速必须小于火星逃逸速度,也就是5.027千米/秒;同时必须达到环绕速度,也就是3.55千米/秒。如果速度过慢,火星无法吸住天问,探测器则会飞出天际;速度过快,探测器则会一头扎到火星上。这关键的一脚刹车,直接关系到我国火星探测任务能否成功。
除此之外,在这段时间中,探测器按照轨道会飞到火星背面,地球无法与天问一号取得联系,这也大大增加了控制天问一号的难度。等到地球上的航天工作者再次接收到探测器的信号,传递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的消息,这一难关才算度过。
环绕火星一段时间后,天问一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结合体将与轨道器分离,重进火星大气。如何确保着陆器和巡视器安全减速,完好无损地着陆在火星表面是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我国计划使天问一号通过气动减速段、伞降减速段、动力减速段、着陆缓冲段四个阶段逐步减速,以安全到达火星表面。
我国探索火星的历史:2016年1月11日,中国正式批复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4月24日,首颗探测卫星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依次编号。2020年7月6日,百度APP与中国火星探测公司推出“追踪火星计划”。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作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2021年02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0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2016年1月11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获得国家批准立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探测器,命名为“天问一号”,用来探测火星任务。
天问一号主要任务是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在火星表面释放火星车,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总重量达到5吨左右。
截至2023年2月10日,环绕器在火星轨道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已满两年,目前仍在工作,而祝融号目前则仍在“冬眠”。
2020年0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0年0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离地球约120万千米处获取了地月合影。2020年08月02日至2021年02月05日期间,进行了四次轨道中途修正,最后一次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千米处,获取了首幅火星图像。
2021年02月10日,经过202天4.75亿千米的深空飞行,进入火星轨道。2021年05月15日,经过了近300天飞行、4亿千米的奔赴,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我国的印迹,随后天问一号环绕器继续围绕火星运行。
2021年0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至此,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让世界震惊,这可是之前除美国外,还没有其他国家的火星着陆巡视器成功登陆,天问一号的成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我国要探测火星的原因
1、火星轨道靠近太阳系的宜居带
太阳系的宜居带,在金星轨道外缘到火星轨道外侧之间,地球几乎处在正中,位置是最合适的,而火星则在宜居带的冷边缘。虽然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但金星上的环境非常恶劣,表面温度超过450℃,大气中主要是硫酸液滴,探测器很难在金星地表实现着陆。
火星最远距离地球为4.1亿公里,最近距离为5600万公里,轨道靠近太阳系的宜居带;火星的体积较小,大约只有地球的15%。
火星上有像地球一样的四季变化,有稀薄的大气,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为-55℃,夏季白天温度可达27℃,冬季夜晚温度低到-133℃。火星在各方面与地球更为接近,因此火星成为目前人类探索最多的行星。
2、有助于我们保护好地球
大量迹象表明,火星以前很有可能和现在的地球一样,表面有海洋,河床、湖盆,有浓厚的大气等,那个时候有可能存在有生命。只不过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今天这个样子。
于是有科学家认为,火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地球的“未来”。通过研究火星大气及天气的变化,来分析研究火星是否存在过生命与生命消失的原因,对研究地球自然演变和保护地球地质气候具有重大意义。也有助于加深对地球自身的理解,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3、改造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
现有的研究表明,火星的两极存在大量的固态水,并且火星的表面还有季节性的液态水。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以及生命存在的形式类型提供了基础依据。
未来人类也可以在火星上建造殖民地,甚至可以把火星改造成宜居的星球,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不过,这可能需要上百至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随着科学的进步,一定能实现。
4、火星上有丰富的资源
通过前期火星探测器分析表明,火星有丰富的资源,火星的土壤主要元素是氧含量约占50%,铁为15%到16%,铝为2%,还有其它元素铜、钴、镍等。火星因为覆盖了大量的赤铁矿,这使得火星整体呈现为橘红色。
本文来自作者[向云]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boyu.cn/sz/1200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向云”!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开启火星探测任务命名天问一号》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2022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而在这一天,火星探测启动,火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宣布为田文一号,这也将记录中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星座知识!中国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