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阜王声说日本人的相声叫《徐福东渡日本》。
对于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想必所有中国人都会铭记一生。相声作为一门欢乐的艺术,并不是不能有批判甚至是控诉的内容。并且相声中的批判和控诉并不是哭哭啼啼的,而是充满了讽刺和嘲笑,让大家听着在过瘾的同时非常解气。
个人简介:
苗阜,艺名苗宏齐,男,1982年出生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中国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3年参加北京喜剧幽默大赛,表演相声《满腹经纶》;10月以相声《满腹经纶》在CCTV相声大赛获头奖。代表作《发四喜》《这不是我的》《打灯谜》《国富长安》《向前再一步》等。
早年经历:
小学就读于矿务局子弟,后来考到了宝鸡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到了富平县梅家镇车站,转行当了电力工。
2002年起一有机会,就到西安铁路局艺术团义务干杂活,借机学习表演,团里渐渐给了他一些龙套角色,最后终于被抽调到了艺术团。
跪求 跪求 跪求。。。满腹经纶 相声完整版高清下载 有相声大赛版本的最好。 球球85990485
苗阜在社交平台晒出他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文件,好奇之下就去围观,又没了,又给删了!大写一个服气。
还是捞干的说吧,先说说在笔者眼中,苗阜和郭德纲有何相同点:
1、 出身体制内家庭
一个铁路系统,一个公安系统。这一点有时候挺重要的,有一个稳定的家庭背景孩子才能心无旁骛学曲艺,整天土里刨食哪有这闲情雅致。而且体制内会有很多便利性是体制外的孩子享受不到的。
2、 向往进入体制
两个人在相声路上都向往被体制内招安或收编,郭德纲至少努力过四次,全总文工团、红桥文化馆、北京曲艺团和铁路文工团。苗阜赶上了好时候,出名没几年就打进了体制内。
3、 相声之路蹉跎
两人在成名之前都曾经蹉跎过,相比较而言,苗阜的相声之路似乎比郭德纲顺当一些,毕竟他成立青曲社时都已经是2007年了,而郭德纲三闯北京时正值相声不景气。
4、 旗下都有艺人退社
这一点挺有意思的,郭德纲不用说了,退社的一波一波的。青曲社也有,而且也有知名的,只是没有闹腾而已,另外卢鑫玉浩只是学员和员工也不是徒弟。两家退社的人也都分别在外面开了自己的园子。
5、 多元化发展
郭德纲成名前后都是多元化发展,主持人、单口、评书甚至唱戏不断,苗阜在水平和种类上不如老郭,不过好歹也算多元化吧。
6、 都有一个好捧哏
于谦不多说了。苗阜要是没有王声搭档,天知道他那个相声能说到哪儿去。
从相同之处可以看出来,还真没看出来有啥大不了的。
那就看看不同之处吧:
1、 基本功
郭德纲是童子功出身,关键他出身于天津这个曲艺窝子,发展也是在北京这个相声重镇,也就是说老郭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是相声界最好的。在天津练基本功到北京发展,这是典型的成名之道啊。
苗阜这方面差了不少,不论是学艺时间还是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他和老郭之间有天壤之别,所以在后天的表演可以看出来,苗阜野路子的地方很多,口齿吐字都没达到相声基本功要求。
2、 相声风格特点
苗阜在说上和郭德纲有共同之处,相对来说都是以碎包袱为主,节奏快比较新颖。但在学逗唱上,苗阜和郭德纲还存在代差,这个差距不是几年就能填平的。
3、 发展方向
很明显,苗阜选择了亲近体制而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功。郭德纲亲近体制失败之后转向自主发展获得成功。德云社是北京第一个民营相声社团,青曲社是西安第一个民营相声社团,两家曾经也联盟过,但在后期分道扬镳。
不过可以理解的一点是,苗阜也算是差异化竞争的选择,在民营市场上干不过你只能退而求其次,这个很容易理解,打不过你,要不加入你,要不就兄弟篮球,不是,是亲近体制。
4、 发展阶段
应该说目前青曲社所处的阶段和2006-2007年的德云社有些类似,还处在口碑成长、团队培养的初期,虽然青曲社成立12 年了,但真正有所发展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现在的西安相声市场也像十来年前的北京相声市场,当年郭德纲遇到了张伯鑫等人的挑战,现在青曲社也遇到了相声新势力等社团的竞争。
换句话说,如果说德云社现在在收获期,青曲社还处在成长期,两者不是一个体量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青曲社还不能成为德云社的对手。
5、 本质上的区别
苗阜近几年来就像一个精神分裂症一样发微博删微博,发了删删了发。今天怼一句,明天挑衅一回的。虽然看起来挺热闹,无奈风评有越来越差的迹象。
不过,在很多人眼里,现在的苗阜在某些方面颇像十来年前的郭德纲,那时候的郭德纲外号叫什么?战神!成名之后,一年能打好几个官司,每次都能掀起网络和媒体一阵喧嚣,汪洋、杨志刚、侯耀华、北京卫视等等,每年都有不同的节目,此外连高峰也有,比如讽刺国安,其他诸如李文山收徒遭遇退票风波,曹金相声大赛退赛,徐亮退社,天津相声界砸缸等等,老热闹了那时候。
现在郭德纲被称为教主,已经洗尽铅华,其实十来年前的他和现在的苗阜行为也差不多,都是成名不久着急炒作,而且那时候的郭德纲风评也不怎么样,毕竟很多事情他也不占理,所以他在网络上经常处于一半一半的风评。当然,比现在的苗阜还要好不少。
为什么郭德纲在当年那么多的争议事件之后还能越走越高呢,这就是两者存在的本质区别,有两点。
第一点,有没有团队的区别。郭德纲当年的炒作有些也不是有意的,但大部分都能顺顺当当过来,连李鹤彪事件都能挺过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团队支撑,面儿上是老郭一个人,其实背后有王海他们。另一个原因则是老郭当年的对手比较分散,对方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没有巨量的粉丝加成,所以就算胜算不大起码风评上不会输。
苗阜则不然,你看他那些事情感觉都是他脑子一热弄起来的,根本没有啥团队不团队给他支持和策划。你瞧他每次选择的对手,郭德纲,不用说吧,海量的粉丝,张云雷,巨量的粉丝,孟鹤堂,大量的粉丝。本身话语权就不行。另外,苗阜每次都没有重锤,全是无病呻吟一样的空口白牙指责,本身就没有说服力。比如年初他发的那篇长文,说句不谦虚的话,从文笔、逻辑性等各方面来说比笔者都差远了。完事还删了!让人想起来小时候打架,上去偷摸打了人家一下然后转头就跑,这个真的。。。
第二点,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作品和能力。郭德纲大风大浪都能挺过来,除了粉丝的支持外,还是靠作品。当然,粉丝支持的前提也是作品。虽然他这几年相声下滑厉害,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加上徒弟和其他曲艺能力加成,粉丝支持力度依然不减。而且老郭还极少犯低级错误。
反观苗阜,从《满腹经纶》之后能叫响全国的作品少之又少,虽然这几年发力也有一些新段子,但比起德云社来还处于原始阶段。关键他还经常犯一些贻笑大方的低级错误,比如万俟卨和侮辱黄家驹,实在无法直视。还有,在那对夫妻“誉满全国”的时候相声圈避之唯恐不及,他却大大方方和人家合影,你说这能有你什么好事?
综上,苗阜比起郭德纲来说,在很多地方都有相同之处,不过在关键的作品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上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如果他聪明的话,现在应该潜心研究新段子锻炼新本事,等到你一年之内也能拿出几段类似郭德纲当年你字系列和我字系列水平的相声来,那时候有些人想骂你都舍不得,毕竟谁也不会和好相声过不去,观众其实都是很现实的,不爱管你后台的破事,你把相声说好了就是硬道理,就是硬实力!
求马季、唐杰忠相声《成语新编》完整台词
压缩包已经上传到百度网盘了,
在你的提问里可以看得到附件
点击下载就可以下载或转存自己网盘里了,下载后直接解压就可以了,
不需要解压密码的。
如果感觉好请采纳为满意答案
如果使用手机查看网页,有可能看不到附件,请要用电脑查看下
成语新篇
马季
甲:哎呀,我们祖国的语言真是丰富多彩呀。
乙:对!因为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甲:特别是一个相声演员,对祖国语言要不断地研究。
乙:当然!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嘛,你研究得怎么样?
甲:啊!……你还看不出来么?我把肚子都研究大了。
乙:这肚子跟研究语言有什么关系?
甲:太有关系了,我研究一点儿装里面一点儿,装来装去日久天长大肚皮了。
乙:没听说过,你那是脂肪太厚,营养过剩。
甲:不!我这是语言过剩,他们都说我是满腹经纶。你要不信,你上这儿摸摸。
乙:这语言还能摸出来?
甲:太多了,一摸就摸出来。
乙:好!我摸摸。
甲:可别使劲儿,一使劲儿挤出来就浪费了。
乙:我轻着点摸。这是什么?
甲:一大块的?
乙:啊!
甲:这是外国语。
乙:外国语也研究?
甲:Yes!
乙:就别说了。
甲:不是我说的,是你给我挤出来的。
乙:这儿是什么?
甲:这是少数民族语。
乙:这儿?
甲:这是汉语。
乙:这儿?
甲:这是方言土语。
乙:这儿?
甲:民间谚语。
乙:这儿?
甲:歇后语。
乙:这儿?
甲:成语。
乙:这儿呢?
甲:一条一条的?
乙:啊!
甲:这是排骨。
乙:咳!你瞎研究这么多语言,最精的是哪一种?
甲:那要算成语。我这人对成语有特殊的爱好,研究时间最长,积累得最丰富。
乙:是吗?成语有什么特点?
甲:成语文字简练,语意深刻,人们都喜欢使用。如果不用成语,写出文章来没有色彩,说出话来没有味道。
乙:你举个例子。
甲: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大家只有“同甘共苦”,才能够“同心同德”干四化。
乙:这谁都听得懂。
甲:一句话用了两个成语。
乙:“同甘共苦”,“同心同德”。
甲:把全国人民大搞四化的决心和态度全概括进去了。
乙:对呀!
甲:要是不会用这两个成语,用一般文字代替,说出来就罗里罗嗦了。
乙:那怎么说呀?
甲:我们大家只有有罪一块儿受,有福一块儿享。有了甜的大伙分着吃,有了苦的谁也跑不了。谁也别藏,谁也别躲,谁也别争,谁也别抢,谁也别多,谁也别少,谁也别特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个心眼儿,一个劲头儿,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德行,一个模样……
乙:行了,行了!看来该用成语。
甲:成语的含义,用白话表达不出来。
乙:行!看来你对成语是有点儿研究。
甲:当然了。
乙:这样吧!咱俩在这儿说说成语怎么样?
甲:噢?你也会说?
乙:这有什么。说成语虽不敢说“略胜一筹”,起码也和你“不相上下”。(摇头得意)
甲:哎呀!瞧他这样儿是“洋洋得意”“摇头摆尾”。
乙:说谁呢!
甲:你要能说,咱俩比着说,看谁用成语用得最恰当,看谁说得最巧妙。
乙:那就开始吧!我说长安街的夜晚,“十里长街”,“火树银花”。
甲:是两个成语。我说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古色古香”。
乙:人民大会堂“巍然屹立”“气势雄伟”。
甲:纪念堂“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乙:我说剧场里“人山人海”“座无虚席”。
甲:我说观众们“笑逐颜开”“目不斜视”。
乙:怎么叫“目不斜视”?
甲:观众看节目两眼全盯在台上。
乙:嘿!我再说咱俩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甲:好!咱俩可以说“比翼双飞”“狼狈为奸”……
乙:啊?!
甲:这不太合适。
乙:我这个人“才华出众”。
甲:你呀?我这个人是“智慧过人”。
乙:恩!我是“多才多艺”。
甲:我是“祖国花朵”。
乙:你呀!我“出类拔萃”。
甲;我“登峰造极”。
乙:他比我高,我“谦虚谨慎”。
甲:我“和蔼可亲”。
乙:我比您是“望尘莫及”。
甲:我比您是“小巫见大巫”。
乙:我比您好比“九牛一毛”。
甲:我比您好比“沧海一粟”。
乙;他又谦虚上了。我长得“眉清目秀”。
甲:我长得“小巧玲珑”。
乙:你还“小巧玲珑”哪?
甲:你还“眉清目秀”哪?咳!这成语说得还行吧?
乙: 可以!
甲:那咱再接着说贬义的成语
乙:什么叫贬义的?
甲:刚才说的大都是好的,那是褒义。现在说贬义的,专门说坏的。
乙:说坏的你肯定说不过我。
甲:那当然了,你比我坏多了。
乙:你才坏呢!现在开始吧。
甲:你那相声说的是“语无伦次”、“杂乱无章”啊!
乙:你呢,“甜言蜜语”、“空洞无物”。
甲:你的表演“矫揉造作”、“哗众取宠”。
乙:你是“油腔滑调”、“不堪入耳”。
甲:你“口若悬河”、“口蜜腹剑”。
乙:你“嬉皮笑脸”、“笑里藏刀”。
甲:你“胸无点墨”、“沽名钓誉”。
乙:你“不学无术”、“欺世盗名”。
甲:瞧你这模样,“肥头大耳”、“呆头呆脑”。
乙:你!你“大腹便便”、“脑满肠肥”。
甲:你“异想天开”。
乙:你“胡言乱语”。
甲:你“胡作非为”。
乙:你“自命不凡”。
甲:你“厚颜无耻”。
乙:你“臭名昭著”。
甲:你“阴险毒辣”。
乙:你……
甲:你“无法无天”、你“非马非驴、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贼眉鼠眼、罪该万死、死有余辜、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乙:你什么毛病啊!
甲:这贬义成语用得怎么样?
乙:不怎么样,全扣我头上了。
甲:这叫“罪有应得”嘛。
乙:又来了,这说的全是贬义成语。
甲:用这些成语打击敌人,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是有力的武器。
乙:对,可不能“一知半解”、“张冠李戴”。
甲:对!可不能像你一样!
乙:没错……啊?!
本文来自作者[迎双]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boyu.cn/sz/1224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迎双”!
希望本篇文章《苗阜王声说日本人的相声叫什么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苗阜王声说日本人的相声叫《徐福东渡日本》。对于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想必所有中国人都会铭记一生。相声作为一门欢乐的艺术,并不是不能有批判甚至是控诉的内容。并且相声中的批判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