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阙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赏析
戚继光在戎马倥偬之际,留下了诸多诗文篇章,在当时那个年代就享有“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的赞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戚继光的诗“格律颇壮”、“近燕赵之音”。王士祯将其列为古今名将能诗的十一人之一。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二句记事抒情,总括自己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以及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寒”,既指苍茫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孤臣”,主要是写远离京城的将士得不到朝廷的足够支持。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句借景抒情,表明心志,写自己虽然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可自己并没有灰心失望,希望自己的一腔爱国热血,朝廷能够明了。作者登上望阙台,突然发现,千峰万壑,尽是一片火红色,原来是秋霜把枫叶都打红了的缘故。这一片火红之色,如此热烈,使人胸怀激荡。他驰骋想象,好像那繁霜是自己的心头血,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这两句诗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向朝廷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作者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对国家、民族却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不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这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这首诗尽管是作者的失意之作,却因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爱国情怀而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扩展阅读:戚继光的简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曾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著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各种奏疏传世。同时他改造了城防设施,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极大地提升了明军战斗力。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扩展阅读:戚继光的诗文成就
戚继光在戎马倥偬之际,既写成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又留下了《止止堂集》等诗文篇章,在当时那个年代就享有“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的赞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戚继光的诗“格律颇壮”、“近燕赵之音”。王士祯将其列为古今名将能诗的十一人之一。
万历十年(1582年)九月,戚继光把历年所写诗文合编成五卷,即《横槊稿》三卷、《愚愚稿》二卷,合称《止止堂集》。止止堂是蓟州总理署中戚继光的三间书房,也兼办公之用。(堂名“止止”,取《周易》“大畜”卦意。“大畜”之卦,上卦为艮,下卦为乾。艮为山,为止;乾为天,为健。其卦意是“健而止”,谓刚健而不妄行,可止则止。)《止止堂集》以诗为主,也有戚继光“誓戒、祭告、奏凯、悼亡、纪行、赠答”等方面的文章。
繁霜尽是心头血体现了哪种精神?
我只知道挫折,希望能帮助你
百折不挠,东山再起,卷土重来,阳光总在风雨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郭沫若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夏衍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爱因斯坦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泰戈尔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丘吉尔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伏尔泰
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贺拉斯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培根
困难是欺软怕硬的。你越畏惧它,它愈威吓你。你愈不将它放在眼里,它愈对你表示恭顺。——宣永光
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谚语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奇峰突起,气韵豪放。面对千山红叶,诗人想像自己的一腔热血如同繁霜一样,洒向千峰将秋叶染红,戚继光的诗歌体现出了征战的豪气。
霜之冷、血之热与叶之红形成强烈对比,抒写了守卫国家大好河山的壮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扩展资料:
出处:明·戚继光《望阙台》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
“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
本文来自作者[沛山]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boyu.cn/sz/1243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沛山”!
希望本篇文章《戚继光的诗词《望阙台》赏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 《望阙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赏析 戚继光在戎马倥偬之际,留下了诸多诗文篇章,在当时那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