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8、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9、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吴玉章
1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2、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茅盾
13、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14、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1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6、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17、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19、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20、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21、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2、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23、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亚里士多德
24、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25、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2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7、科学研究好象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爱因斯坦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9、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永祚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1、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培根
32、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人的一生当中,总会有各种各样不幸的遭遇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但除了经历种种困难,身边美好的画面也从未断过,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尘土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我们的人生轨迹又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外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亨利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我是命运的主人,我主宰自己的心灵。”是的,只有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有你才能把握自己的心态,而你的心态则塑造着自己的未来,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我们能够把扎根于人的心灵中的思想和态度转化成有形的现实,不管这种思想和态度是什么。
我们能很快的把贫穷的思想变成现实,也同样能很快的把富裕的思想变成现实。而且,就现实的情形而言,悲观失望的人一时的呻吟与哀号,虽然能够得到短暂的同情与怜悯,但最终的结果只能得到别人的鄙夷与厌烦;而乐观上进的人,经过长久的忍耐与奋斗,努力与开拓,最终赢得的将不仅仅是快乐与掌握,还有那些饱含敬意的目光。
要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很多人认为,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力强、机遇好、懂得交际等等。但是,世界顶尖成功学家的研究表明,心态占成功要素的85%以上。所有成功的人士,他们都有一个很好的心态。
他们对待任何事情的态度都是积极的。所有失败的人,对待任何事情都是消极的。心态决定成功!心态也决定失败!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成功的高度。不同的心态成就了不同的人生。
面对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积极,也可以选择消极,但是为什么不选择积极呢?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恩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支配的。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这就是积极心态的力量——不要相信世上有什么样的挫折可以将自己打倒。
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的成功者的事迹都可以证明积极心态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风向,但你可以改变帆向;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待那些认识的以及还没有认识的朋友,我们都应有一种助人的心态。助人者自助,自助者天助,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宽容、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体验,当然长此以往,宽容、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体验就会定型在我们身上,那么我们也就拥有了幸福、愉悦和快乐的天天结伴。
积极向上是一种人格品质,而且,与其他构成人格品质的因素不同,积极向上是构成人格品质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最具决定、统领和引导性的因素。因为对一个社会人而言,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有追求;只有积极向上,才会有理想;只有积极向上,才富有激情。一言以蔽之,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激活其他一切优秀品质的优秀元素。
如果说积极向上是人格品质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决定性、统领性和引导性因素,那么如何理解老子所言的无为而治?从字面上讲,“无为”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但认真体悟不难发现,这种理解甚为偏颇。作为一种治国理念,无为而治建立在“道”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纵横弛骋在天下最坚强的地方,于是我知道了无所作为是有益的。正是因为无所作为是有益的,天下都希望达到无为的境界。因此我们说,“无为而治”决不是要人们消极无为,而是要人们积极有为,其最终目的是以“无为”之欲实现社会自我管理。
同样,表象看,姜子牙磻溪垂钓、诸葛亮躬耕南阳、竹林七贤恬淡一生、陶渊明采菊东篱都有些消极成分。但深研细究就会发现,子牙垂钓、孔明躬耕,琴曲有异,但异曲同工,都是为了遇明主,展抱负。可见,“无为”的内里,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如果不以积极向上为支撑,很可能既无老子、七贤的千古名篇,也无子牙、诸葛这样的千古名相。“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看似消极、看似无为,实则积极、实则向上,是积极向上在更高精神层面的一种表现形态。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即使你身体有残缺,即使你没有过人的天资,即使别人看不起你。但是,只要你自强不息,就能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就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浅薄的嫉恨和无知的轻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劳动、不尊重勤劳的表现。
人们常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一定的命运。 “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让我们养成勤劳的习惯,培养勤奋的性格,收割丰收的果实!
我国学校校训之最佳者,当推清华大学的校训,因为它表述的是传统文化的精粹。“自强不息”,出于《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断运行,这就是“天行健”的意思。君子效法天,要像天那样不断运行,不断努力。“厚德载物”,见《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土地的地势就是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君子取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 所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要人们效法天地,在学、行各方面不断去努力。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源于天地,是天地的派生物,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
古代不少学者,能深刻体认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履,如孔子,自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有一次在河边对学生们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激励他们效法自然,珍惜时光,努力进取。 明末顾炎武有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认为“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王夫之于垂暮之年,疾病卧床,犹克服各种无法想象的困难,勤奋著书。
《姜斋公行述》说他:“迄于暮年,体羸多病,腕不胜砚,指不胜笔,犹时置楮墨于卧榻之旁,力疾而篡注。”他们所体现的,都是这种精神。这种精神由于人们的践履,使我们后人仍时时感受到它那幽杳的理性与璀璨的美。传统文化中富含极有价值的东西是绝无疑义的,对这一点,人们口头上似也都能道,然我总觉得等闲视之或视而不见者仍滔滔皆是。如此优秀的自家珍藏不知宝爱教人不可思议,近来读到一条注释尤让我叹息不已。
《朱子语类》载朱子语曰:“试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为圣贤……。”某大学出版社出版之《朱子语类选注》注“赞”字为“称颂,赞美”,真是大错特错。这里的“赞”,应解为“助”,人可以助天地之化育,是儒家所乐道的,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常识。注释者的无知令人吃惊。同书又注禅家话头“云在青天水在瓶”云:“要考查行为的结果,考虑到行事的困难。”更是胡说八道。如果敢于注释古书的人如此不学浅陋,对传统文化如此隔膜无知,则前面说到的我的学生们不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出处与意蕴,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人们已疏离到何等程度。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多做好事,善事日积月累就像滴水汇成江河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拥戴,恪守道德准则的团体就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虽历尽沧桑却一脉相承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是一代代龙的传人上下求索扬善弃恶的必然结果。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都无不劝诫提倡人们从善。从这个角度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善”的历史。所谓“善”就是“好”,“善事”就是遵循大多数人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或游戏规则所做的“好事”。 的意思“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各位兴业同仁共勉,愿我们为荣誉、为国家多做“善事”,积“小善”为“厚德”。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成正比,而增厚美德以容载万物应成为我们崇高不变的追求,自强不息,是一切成功的源泉!
当一个人心闲下来时,看云,云舒云卷;看花,花开花落;看水,水急水缓;看山,山隐山现。一切复归自然,以自然心看万事、看万物,自然无烦。无烦即无恼,无恼即心安,心安即理得,理得则顺而为之。
明确的人生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人生意志,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美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画卷。
本文来自作者[书翠]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boyu.cn/sz/1252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书翠”!
希望本篇文章《赠学生的励志名言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4、知识是引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