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收视率居高不下。人们无不为狄仁杰高超的断案能力而叹服。在历史上,狄仁杰确实是位断案高手,只不过,这仅是其传奇一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唐贞观四年(630年),狄仁杰出生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的一个庶族官僚家庭。祖父狄孝绪,任太宗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官至夔州长史。他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及长,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初步仕途不久,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讯问期间,狄仁杰直言据理,申诉冤情。最后,阎立本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不可多得的人才。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出游汾阳宫,途经并州太原。并州长吏李冲玄,因去汾阳官路经境内妒女祠,深恐武后遭妒女之嫉,发生不测,使征发吏民数万新筑御道,取悦武后。狄仁杰却竭力反对,据理力争地说:“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避邪?” 李冲玄听后方才作罢,免去了一场劳民伤财的繁重劳役。高宗听到这个消息后,称赞狄仁杰“真丈夫矣”。
仪凤元年(676年),狄仁杰擢升为大理丞,掌管国家刑法之权。到任第一年,便亲躬审案,处理前任积案无数,牵涉人命17000多件。他明察善断,循律准确,拆诉冤狱,颇得时人称赞,一时名声鹊起。狄仁杰的这段传奇经历,经后世文人的艺术创作,成就了狄公的“神探”之名。
这年九月,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两位将军,因误砍唐大宗昭陵的柏树,引得皇帝大怒,命令将他们处死。仁杰接到高宗斩杀两将的诏命,据理奏道:“国家法度已明,二人罪不当死。”’高宗闻奏愤怒地说:“诏命已出。”狄仁杰犯颜直谏:“今误伐一拍,便杀两将,若盗一扑,何以处之?不当杀而杀,是法不信于人。我不能奉诏陷陛下于不道,恐后世议论陛下何为人主乎?”高宗闻言顿觉有理,遂收回成命,改处流刑。
后来,狄仁杰卸任大理丞之职,放任地方,出任宁州刺史。宁州地处陇右之西,为汉戎杂居之地。狄公到任后,体察民情,抚如戎落,内外相安,甚得当地吏民欢心,人们纷纷赞颂他的德政,并勒碑铭记。直至狄仁杰离任宁州重人朝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宁州百姓仍“歌狄刺史者盈路”。
垂拱四年(688年)六月,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江南巡抚大使,巡视吴、楚之地。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大禹、吴太伯、季札、伍子胥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百姓都是被越王强拉的壮丁,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当时,平定越王叛乱的是宰相张光辅,将士居功自傲,大肆勒索。狄仁杰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弼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武周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武则天终于醒悟,她偏信了张光辅的诬告,使狄仁杰蒙受不白之冤。遂立即把狄仁杰调回京师,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公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长寿元年(692年)春,武则天为巩固武周的政权,消灭反对势力,滥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对李唐旧臣及李氏宗室,横加诬陷,大开杀戒。受到宠信的酷吏来俊臣,为了“邀功”便罗织罪名,诬告宰相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和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等人“谋反”。狄仁杰等人既以“谋反”之名获罪,遂立即遭到逮捕。仁杰被捕下狱后,女皇仍对狄仁杰等人谋反之事心存疑惑。她亲命给事中李峤、大理寺少卿张德裕等调查落实,详察谋反之事是否属实。岂知张德裕、李峤,因惧怕得罪酷吏,明知狄仁杰等清白无罪,被诬含冤,却仍附和来俊臣的诬陷之词。依据当时所定法条,如不认罪,即遭毒刑。来俊臣审问狄仁杰时,狄公一问即招:“大周建国,万物维新,我是唐室旧臣,谋反是实。”仁杰一刑未受,即承认谋反之罪,于是狱卒不再对他严加防备,等待的只是“报有司徒刑”。那知仁杰机敏过人,他趁看守松懈,乘机从衣服上撕下一块绸布,写好申冤之状,密藏于棉衣之中。然后把棉衣交给狱吏说:“时天方热,请转告家人去其棉。”他的儿子狄光远,为父拆洗棉衣时,发现了申诉状,遂持状上告。女皇闻告后,立即召见狄仁杰,并问:“既无反事,何故又招反是实?”狄公回答:“不承认,则吃于鞭笞拷掠。”于是,武氏下令释放与仁杰一案牵涉之人,免于死罪,或贬为地方官,或流放充边。狄仁杰虽免于身死,却从一朝宰相之尊,贬为彭泽县令。
在彭泽(今江西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爱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散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入侵冀州,河北震动,朝野皆惊。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镇守北边,抵御契丹。仁杰到任后,收拾民心,悉放被迫进城守备的农民归返家园。一反前任驱民入城,缮修守备,墨守城规的挨打战略。很短时间内军民振奋,百姓欢悦。契丹引兵来攻,发现情况不妙,遂引兵北退,使魏州不战自守。武则天闻仁杰兵不血刃,契丹自退,遂擢升仁杰为幽州都督,亲赐紫袍、龟带,亲笔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12个金字,以示表彰。第二年十月,调狄仁杰回朝,初为鸾台侍郎,旋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恢复了宰相之职,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这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百姓利益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百姓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对以后几年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武承嗣,数次使人游说女皇,争立已为太子。狄公素知“二武”之心,遂以国家前途为重,从中阻止,对女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直谏:“你为元首,我为宰相,立太子是国家之本,岂能不预知乎?”他还以传统的人伦之情劝武则天说:“姑侄与母子那个亲?陛下若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常享宗庙;而要立侄,没听说过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狄仁杰语重心长的劝告,终于使女皇省悟,召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太子。粉碎了“二武”妄想争当太子的美梦,防止了一次动乱。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讨伐突厥。时太子无能,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敝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狄仁杰的大力举荐,使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邢部)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朝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之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为开元盛世的开创作出了贡献。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武则天晚年,日趋昏愦,奢侈无度,但信任狄仁杰愈重。久视元年(700年),擢升狄公为内史。是年夏,女皇求佛僧为其制不老之药,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笃信佛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以国家兴亡为重,不惜跪于马前谏曰:“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下之主”。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女皇欲奉佛教为国教,并准备修筑大佛像并巨寺,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武则天常称仁杰为“国老”,“仁杰好而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狄公也曾多次以年老告退,女皇从不应允。狄公每入见,则天“常止其拜”,并说:“每见公拜,朕也身痛。”这年秋九月,狄仁杰病故,享年71岁。武氏则天悲恸异常,失声叹道:“朝堂空矣!”“天夺吾国老何太早矣!”遂赠仁杰为文昌右相,并宣布废朝三日,以示哀悼。逮至唐睿宗时,又追封仁杰为梁国公。
额呵呵,狄仁杰是否有徒弟我没法考证,不过生平倒是找到了,请采纳。
唐朝历代直系藩王表
⊙太祖八子
南阳公李延伯
谯王李真
世祖李昺
毕王李璋
雍王李绘
郇王李祎
蔡王李蔚
郑王李亮
⊙世祖四子
梁王李澄
蜀王李湛
汉王李洪
高祖李渊
⊙高祖二十二子
隐太子李建成
太宗(秦王)李世民
卫王李玄霸
巢王李元吉
楚王李智云
荆王李元景
汉王李元昌
酆王李元亨
周王李元方
徐王李元礼
韩王李元嘉
黄公李讠喿
彭王李元则
郑王李元懿
霍王李元轨
虢王李凤
道王李元庆
邓王李元裕
舒王李元名
鲁王李灵夔
江王李元祥
密王李元晓
滕王李元婴
⊙太宗十四子
常山王李承乾
楚王李宽
郁林王李恪
濮王李泰
庶人李佑
蜀王李愔
蒋王李恽
越王李贞
高宗(晋王)李治
纪王李慎
江王李嚣
曹王李明
代王李简
赵王李福
⊙高宗八子
燕王李忠
原王李孝
泽王李上金
许王李素节
孝敬皇帝李弘
章怀太子李贤
中宗(英王)李显
睿宗(冀王)李旦
⊙中宗四子
懿德太子李重润
谯王李重福
节愍太子李重俊
殇皇帝(襄王)李重茂
⊙睿宗六子
让皇帝李宪
惠庄太子李捴
玄宗(平王)李隆基
惠文太子李范
惠宣太子李业
隋王李隆悌
⊙玄宗三十子
奉天皇帝李琮
太子李瑛
肃宗(忠王)李亨
隶王李琰
鄂王李瑶
靖恭太子李琬
光王李琚
夏王李一
仪王李璲
颍王李璬
怀王李敏
永王李璘
寿王李瑁
延王李玢
盛王李琦
济王李环
信王李瑝
义王李玼
陈王李珪
丰王李珙
恒王李瑱
凉王李璿
汴王李璥
余七子夭
⊙肃宗十四子
代宗(成王)李豫
越王李系
承天皇帝李倓
卫王李泌
彭王李亻堇
兖王李亻闲
泾王李侹
郓王李荣
襄王李僙
杞王李倕
召王李偲
恭懿太子李佋
定王李侗
李僖
⊙代宗二十子
德宗(雍王)李适
昭靖太子李邈
均王李遐
睦王李述
丹王李逾
恩王李连
韩王李迥
简王李遘
益王李乃
隋王李迅
荆王李选
蜀王李溯
忻王李造
韶王李暹
嘉王李运
端王李遇
循王李遹
恭王李通
原王李逵
雅王李逸
⊙德宗十一子
顺宗(宣王)李诵
舒王李谊
通王李谌
虔王李谅
肃王李详
文敬太子李謜
资王李谦
代王李諲
昭王李诫
钦王李谔
珍王李諴
⊙顺宗二十七子
宪宗(广陵王)李纯
郯王李经
均王李纬
溆王李纵
莒王李纾
密王李绸
郇王李总
邵王李约
宋王李结
集王李缃
冀王李絿
和王李绮
衡王李绚
会王李纁
福王李绾
珍王李缮
抚王李纮
岳王李绲
袁王李绅
桂王李纶
翼王李绰
蕲王李缉
钦王李绩
四王蚤薨
⊙宪宗二十子
穆宗(遂王)李恒
惠昭太子李宁
澧王李恽
深王李悰
洋王李忻
绛王李悟
建王李恪
鄜王李憬
琼王李悦
沔王李恂
婺王李怿 〗
茂王李愔
宣宗(光王)李忱
淄王李忄办
衢王李詹
澶王李忄充
棣王李惴
彭王李惕
信王李憻
荣王李忄责
凡八王,史失其薨年。
⊙穆宗五子
敬宗(景王)李湛
文宗(江王)李昂
怀懿太子李凑
安王李溶
武宗(颖王)李炎
⊙敬宗五子
悼怀太子李普
梁王李休复
襄王李执中
纪王李言扬
陈王李成美
⊙文宗二子
庄恪太子李永
蒋王宗李俭
⊙武宗五子
杞王李峻
益王李岘
兖王李岐
德王李峄
昌王李嵯
⊙宣宗十二子
懿宗(郓王)李漼
靖怀太子李渼
雅王李泾
通王李滋
庆王李沂
濮王李泽
鄂王李润
怀王李洽
昭王李汭
康王李汶
广王李澭
卫王李灌
⊙懿宗八子
魏王李佾
凉王李侹
蜀王李佶
威王李偘
僖宗(晋王)李儇
吉王李保
昭宗(寿王)李晔
恭哀太子李倚
⊙僖宗二子
建王李震
益王李陛
⊙昭宗十七子
德王裕
棣王祤
虔王禊
沂王禋
遂王祎
景王秘
祁王祺
雅王禛
哀帝(济阴王)李拀
琼王李祥
端王李祯
丰王李祁
和王李福
登王李禧
嘉王李祜
颍王李禔
蔡王李佑
本文来自作者[香萍]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boyu.cn/sz/1466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香萍”!
希望本篇文章《历史上的狄仁杰有徒弟吗。是徒弟。不是学生或者桃李什么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这几年,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收视率居高不下。人们无不为狄仁杰高超的断案能力而叹服。在历史上,狄仁杰确实是位断案高手,只不过,这仅是其传奇一生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