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袁阔成(1929年-2015年3月2日),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
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
二、陈青远,评书大家,中国评书“帅派”艺术创始人。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曲协辽宁分会常务理事、锦州市曲协副主席,曾当选辽宁省和锦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委员。
三、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15时30分),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曲艺世家。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79年5月1日,重返书坛。1995年,成立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四、王杰魁,评书艺术家,生于1874年,卒于1960年,青年时代就开始在北京说评书,渐渐享名。他最拿手的书目是《七侠五义》。如果说,评书以细腻为艺术风格特色,那么,王杰魁则是细中又细。他说书,吐字慢,像在拉长音,娓娓说来,别具艺术魅力。又善于使用“变口”,用不同的方音刻画人物。
五、陈士和(1887~1955),中国评书演员,原名建谷,后改固本,字兰亭。北京人,原籍浙江绍兴。其父为清朝庆王府厨师。他少时参加过义和团,干过多种杂役,后在庆王府膳房助厨。工余时常听评书,尤其对张致兰说的《聊斋志异》着迷,常常私自揣摩领略。
百度百科-袁阔成
百度百科-陈青远
百度百科-单田芳
百度百科-王杰魁
百度百科-陈士和
杨振华先生的相声是什么水平?
《坑王驾到》是一档非常优质、有文化内涵的节目。
郭德纲因为善于挖坑被人说是"坑王",当今相声界能够像郭德纲一样把说、学、逗、唱都能融会贯通的人不多,现在的相声不同于以前,人们的审美要求更加挑剔,要求相声不仅要搞笑,而且还要有教育意义。
他在说《你好,妖怪》探寻的情与法之间的矛盾和平衡,在《探地穴》里讲到的是人性的贪婪与不满足。听他说书,不仅可以满足心里的猎奇感,更能收获知识。
说书其实是个技术活,郭德纲在节目中一人分饰几角,诚意满满,包袱多,人物形象塑造诙谐,感觉真的做到了别人无我有,别人有我新的程度,他说了很多别人少说的题材,而说别人说过的题材又能够加入自己的原创或其他作品中的有趣情节。
他的语言塑造力极强,能把故事发生的情景通过语言描述展现在观众面前。整个录影棚设计的也像过去的茶馆一样,一位老先生在台上说书,听众坐在圆桌上,喝着茶,静静听讲。
在过去,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的时候,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能听像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这样的老艺术家评书,他们仅仅凭借一人、一桌、一折扇一醒木就能将《水浒传》《隋唐演义》《红楼梦》这样的文学经典和中国历史故事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
可是如今时代变了,各种文化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五花八门的电视连续剧和综艺正在让说书这门古老而伟大的艺术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很多孩子根本不了解说书是什么。这种饱满而浑厚的说书声现在只停留在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的收音机里。
《坑王驾到》的出现,让说书又重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郭德纲在重新评说古代故事时,又加入了现代的元素,比如在《挖地穴》里,郭德纲说道孙德龙在日霞宫待久了有点腻,想回到之前的恩人家中看看,日霞仙子挥一挥衣袖,出现了很多红蜘蛛,随着红蜘蛛渐渐变得半透明,恩人的家中情景也出现了,他在形容这段时为了让观众更有画面感,就用了“3D**”这个词,让人们可以联想到当时的场景。
《坑王驾到》第一季,近70万个小时的收看总时长,4.1亿播放量,豆瓣评分8.8分,《新京报》更是对《坑王驾到》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种方式既娱乐了大众,又让大众在观看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一档原创、没有一线大牌明星加持的文化类综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说明这档节目的质量和制作水平。
杨振华,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认识了,唯一健在的几个宝字辈相声演员之一!怎么说呢?就是八十年代初的郭德纲,沈阳人,师傅是东北相声四大荃之一的杨海荃,搭档金炳昶(巩汉林夫人金珠的师父,宝字辈,巩汉林的师父是唐杰忠,文字辈,细思极恐[呲牙])!
八零年就自己创建曲艺表演队全国巡演,票房火爆!一年后却解散!为啥?受到严重打压,那时还是计划经济,到哪还要粮票,介绍信呢!原单位要整你,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杨老先生代表作有《假大空》《保险不保险》《下棋》等等,段子特点讽刺性太强,电视台都不爱播!据说因为大裤衩子这个人物形象,涉及讽刺某省某个领导而受到打压!杨振华在相声界内部也受打压,据说侯宝林在一次会上提到杨振华单干就说:沈阳有个杨振华一年赚了五万元,其间多有不屑!姜宝林在八十年代搞得收徒仪式上也说:有的人说不会吉他不敢说相声,都是杨振华闹得云云(具体内容大家上喜马拉雅FM搜相关音频),由此可看出相声届对杨振华也是羡慕嫉妒恨,也看出杨振华的能耐水平!杨老自己也说当初我上台吉他一拿出来,有的同行转身就走,但那也没用观众喜欢[大笑],哇哇鼓掌!
吉他相声创始人,单双口俱佳,单口在辽宁电视台录有《单口相声一百集》,里面有《硕二爷》《康熙私访月明楼》等,先生的康熙私访还带点神话色彩,不同于王玥波,郭德纲,李菁的版本!
先生是八九十年代最火相声演员之一,大概同高英培,马季地位想当,据李金斗讲有次在辽宁演出,由他们老三位轮流攒底!在他的带领下,沈阳相声在八九十年代同天津,北京,三足鼎立!
望先生 健康 长寿,多培养学生。先生相声水平地位等同马季,高英培,但培养学生方面稍差,学生里好像就有个穆岩有点小名声,其他均泯然众人,可惜先生的艺术!
杨振华先生的相声是什么水平?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了这个提问,太好了!我有幸亲临现场听了他的相声表演!那是1979年的元旦,我在沈阳第二地面炮兵学院当兵时,和我中队学员被推荐参加了沈阳市为了庆祝元旦活动,在辽宁 体育 馆举行了盛大演出,辽宁各个演出团体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沈阳杂技团表演了杂技,沈阳曲艺团刘兰芳表演了评书《岳飞传》选段,杨振华先生与搭档金炳昶二人合说了相声《下相棋》,有声有色,令人捧腹大笑,特别是杨振华先生利用日本**(追捕)的插曲音乐,啦...呀...啦...诙谐幽默风趣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二人再次返场又表演了一段更让人百听不厌的段子,(时间久远忘记名了)《大裤叉子》以讽刺直接的手法,揭露了 社会 现实,杨振华先生与搭档金炳昶合说的相声,在当时那个年代,在百姓心中是最棒的,百听不厌!当下的相声与其无法相比,杨振华先生和金炳昶先生可称得上是相声大师,名副其实,不可否认!
杨振华 男,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1936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爱好音乐、能歌善舞。
1957年拜杨海荃为师,1961年调入解放军公安部队辽宁总部政治部文工团。1962年在沈阳铁西区曲艺团任相声队队长,1966年5月调入沈阳市曲艺团。1960年演出《合家欢》获全国公安系统文艺会演一等奖。1962年演出《北大仓》获辽宁省文艺会演创作、表演一等奖。1963年演出《新居》获辽宁省文艺会演创作、表演一等奖。1964年演出《扫马路》获辽宁省文艺会演一等奖。1978年演出《假大空》获文化部主办的庆祝建国三十年献礼演出创作、表演一等奖,全国短篇曲艺作品评比一等奖。2000年表演相声《你以为你是谁》获中国曲艺牡丹奖。他表演的相声内容多以讽刺为主,先后合作过的演员有金炳昶、崔福祥、杨瑞库等。《下棋》、《一封家书》、《动物世界》、《如此大款》等在广播和电视中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2000年被授予“沈阳百位曲艺名家”称号。2001年获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新中国曲艺五十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2004年《杨振华表演相声精品集》一书影像制品《杨振华百集传统相声》出版发行。
本文来自作者[才雨泽]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boyu.cn/sz/1549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才雨泽”!
希望本篇文章《说评书的有哪些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一、袁阔成(1929年-2015年3月2日),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