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典故背景:东汉初年,有两股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二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
成语故事
公孙述为了救援隗嚣,增兵上邽(今甘肃天水;邽音guī),牵制了汉军的大量兵力。光武帝见西城、上邽两城一时攻不下,便留了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最痛苦的事情是总是不知足,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因此每一次发兵,头发双鬓都白了。”
岑彭观察了西城一带的地势,决定采用水淹。他叫士兵每人背上一个布袋,装上泥土,将山谷间的水流堵住,引往西城。但这时城内地下水也涌出,城墙内外压力平衡,反而不坍。双方正在相持之际,去向公孙述讨救兵的隗嚣部将,带着大队蜀兵赶到。岑彭见敌兵众多,本军粮草已尽,便下令退兵,并撤回了包围上邽的汉军。
汉军撤退,隗嚣带领兵马尾追袭击。岑彭亲自断后,掩护汉军顺利东归,避免了损失。后来,隗嚣的儿子隗纯归顺了光武帝。岑彭奉命领兵攻蜀。他首先拿下了荆门,接着攻破平曲。岑彭吩咐部下坚守阵营,自己率精兵从水路攻入四川,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巴蜀腹地。
岑彭率军攻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又指挥精锐骑兵进袭成都。汉军攻势凌厉,蜀兵闻风溃散。公孙述只当汉军尚在千里之外,听说岑彭离成都只有几十里了,不由大惊失色,以杖敲地说:“是何神也!”公元36年,汉军占领蜀地,光武帝“得陇望蜀”的宿愿终于实现了。
成语寓意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通常被看作贬义词,用来比喻某人贪心、不知满足,得寸进尺。但也有人认为,得陇望蜀的原意并非如此,它不仅没有贬义,反而带有褒赞的意思。
从刘秀给岑彭写的信中,可以读出这样几个信息,首先,刘秀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看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欲建伟业,就必须拿下陇、蜀。其次,刘秀的信也是对岑彭的鞭策和鼓励,人最怕骄傲自满,没有上进心,刘秀无异于告诉岑彭,“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此外,这封信也透露出刘秀创业的艰辛,不然他不会发出“每一发兵,头鬓为白”的感慨。可以说,刘秀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完成了他的“中兴”大业。可见,“得陇望蜀”不是指贪心,而是指要为自己远大的理想而奋斗。
本文来自作者[汗寅腾]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boyu.cn/sz/1590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汗寅腾”!
希望本篇文章《得陇望蜀的典故背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得陇望蜀的典故背景:东汉初年,有两股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二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成语故事公孙述为了救援隗嚣,增兵上邽(今甘肃天水;邽音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