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韩非子列传》说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守藏室之史。周王室衰败时,老子辞官西出函谷关入秦,为关令尹喜所留,著《老子》五千言,随后便“莫知其所终”。又说楚国人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属于道家思想体系,疑老莱子即老子。又说周太史儋见过秦献公,疑太史儋也可能是老子。
关于老子的年龄,《老子韩非子列传》也记载了两种说法,一说为百六十岁,一说为二百余岁。又据《老子韩非子列传》所载老子世系,其子名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均载,前273年,魏将宗被秦将白起战败,魏使宗献南阳地求和。孔子曾向老子求教,孔子生年为前551年,老子当不会晚于孔子,假使前273年为白起战败的宗为30岁,则老子在世的时间也当为两百多岁。
由于老子太极图和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的破译,老子的姓名当能确定下来。老子太极图为道家作品,其产生和存在的年代至少在汉文帝十三年前(参见王先胜《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识读及其重要意义》,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因此它用两个耳形构图绝不会是受到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的影响,相反,它应该是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即老子名李耳、字聃,同时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说老子名李耳、字聃的记载得以佐证。高亨认为李、老古音相近,春秋二百四十年无李姓,故李耳即老子,本姓老(高亨《史记老子传笺证》)。老子同于孔子、孙子、墨子,皆以姓为称。当然,老莱子、周太史儋与李耳是否为一个人,目前尚不可考。
西汉前期,统治者采用道家黄老学说治国,所以老子太极图流行于西汉前期特别是江淮流域(即楚文化圈)。根据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及西汉前期老子太极图的流行可以判断,保存着上古易学原貌的道家易学学术体系在西汉前期并没有失传。司马迁所作《史记》对儒家易学的传承授受关系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于道家易学则无只言片语。先秦时儒、墨、道三家并为显学,但《史记》有《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儒林列传》三卷详述儒家人物和事象,而于道家则仅有《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老子五、六百言,记庄子三、四百言,于墨家仅在《自序》中提及。仅此两事,可知董仲舒、汉武帝搞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非常成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的建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得到了彻底的贯彻,所谓司马迁的《史记》其实是汉武帝视
野中的《史记》。
在董仲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汉武帝任上,司马迁由于为李陵辩护而致宫刑加身。现在看来,遭受阉割的不仅仅是司马迁的身体,我们仰之弥高的伟大著作《史记》以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思想也必然遭受“阉割”。所以即使司马迁有比较详尽的关于道家和老子的材料,对老子的身世有很具体的了解和记载恐怕也得遭受“阉割”。《史记》中老子的姓名、年龄都弄得模棱两可,恐怕并不是司马迁的本意,也不是他所能够主宰的,当然我们也难以认为,司马迁所知,就仅仅如《老子韩非子列传》所表现的那样。这个道理很简单,《史记》中没有关于墨家的只言片语,但并不等于司马迁就一点不知道墨家的情况或者当时就找不到有关墨家的材料。
老子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扩展资料:
关于的老子出生地有多种说法,包括河南鹿邑说、安徽涡阳说。
1、《史记·正义》明确说苦县与“彭城相近”,同时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亳州谷阳县在哪里,在鹿邑吗,谷阳必与谷水有关,鹿邑没有谷水,谷水入涡处在今涡阳。
2、河南鹿邑说,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这种说法在一九九零年之前争议并不多。直到一九九零年之后安徽对老子是哪里人提出异议以后,关于老子到底是哪里人才有了争议。
百度百科-老子
本文来自作者[努力啊大青燕]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boyu.cn/sz/1649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努力啊大青燕”!
希望本篇文章《李耳是什么样的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老子韩非子列传》说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守藏室之史。周王室衰败时,老子辞官西出函谷关入秦,为关令尹喜所留,著《老子》五千言,随后便“莫知其所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