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秦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改菰城为乌程县,属会稽。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期220),嬴政南巡会稽,途经乌程。时项羽随叔项梁避仇于此,羽“观秦始舆,大言‘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因名其处曰掩浦,又称项浦。
秦二世二年(前期208),项羽在江子汇东北筑城,周一里三百六十七步。后世称“项王城”(子城,今湖州人民公园一带)。
惠帝五年(前190),夏大旱,太湖干涸。
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杨(阳)郡,故鄣属丹杨(阳)郡。
永建四年(129),分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乌程属吴郡。
中平二年(185),分故鄣县南、东境置安吉、原乡两县,仍属丹杨(阳)郡。
兴平年间(约195前后),乌程严白虎聚众万余人起事,后被孙策破灭。
建安中(约210前后),骆统为乌程相,善于治理,民户过万。
三国
吴黄武元年(222),分乌程、余杭置永安县。
永安元年(258)十月,孙皓加封为乌程侯。乌程政治、经济地位日趋显要。
永安年间(258-263),官府发民筑青塘、孙塘、皋塘,遏太湖之水以卫民田。
宝鼎元年(266),分吴郡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与丹杨郡故鄣、安吉、原乡、於潜9县置吴兴郡,治乌程.
晋
太康二年(281),改永安县为武康县。析乌程西境为长城县,东境为东迁县。
永和四年(348),王羲之任吴兴太守,曾至东效乌山言:“百年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乎!”后称此山为“升山”。
永和中(约350年前后),郡太守殷康发民开东塘,溉田千顷,以地多芦荻,因名荻塘。
咸安年间(371-372),谢安发民开城西官塘,民获其利,誉称“谢公塘”。
太元中(约385年前后),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为吴兴太守,时乌程令羊不疑之子羊欣着绢裙昼寝,献之伎痒,取笔在其绢裙上书写。后被艺林传为佳话。
南朝
梁天监二年(503)著名诗人柳恽任吴兴郡太守,八年复为吴兴郡太守,发民重浚郡北青塘,后称柳塘。又于郡西南筑西亭,与主簿、著名文人吴均同赋《西亭五韵》。
大同七年(541),武帝萧衍建妙喜寺于州西金斗山。
梁代,郡太守建霅溪馆(亦称古公馆)
陈永定元年(557),长城(今长兴)人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
隋
开皇九年(589),陈亡,废吴兴郡,并武康入余杭,并故鄣、安吉、原乡人绥安,并东迁、长城入乌程。划余杭、临安、於潜归杭州,绥安归宣州,乌程归苏州。
仁寿二年(602),置湖州,治乌程。复置武康、长城两县,属湖州。大业末,复改湖州为吴兴郡。
五代
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鏐改长城县名为长兴。
周显德六年(959)二月,升湖州为节镇,称宣德军,以州刺史钱偡为节度使。
大宋辉煌!!!
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鏐纳土归宋。奉敕拆除子城。
七年(982),析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
天圣年间(1023-1031),湖州绫、罗能染深红、浅红、淡红等色。因其色可与玛瑙缬媲美,故名“湖缬”。
宝元二年(1039)知州事滕宗谅奏准建州学。胡瑗(安定)执教,经学治事并重,明体达用,教育有方。庆历年间,宋廷取其法为太学之法,世称“湖学”。
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出知湖州。抵任甫3月,以“讪谤朝廷”,被捕系狱,世称“乌台诗案”。
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兀术)举兵南下,占建康(今南京),经广德,越安吉,取临安(今杭州)。岳飞在长兴缠岭、将军山与金兵鏖战,“六战六捷”,擒王权,俘金军首领四十余,击退金兵。
绍兴二年(1132),由释净梵等劝募,密州观察使王永从捐资,在归安县思溪圆觉禅院刊印《大藏经》5480卷,世称“思溪圆觉藏”,为我国佛学重要经典总集。
绍兴八年(1138),湖州知府宇文时中刊印吴缜所撰《新唐书纠谬》及《五代史纂误》。
淳熙年间(1174-1189),湖州境内大量生产丝织品,乌程、归安的樗蒲绫,双林的纱、绢,安吉的丝、绢,武康的“天鹅脂”丝绵名闻遐迩。
嘉泰元年(1201),湖人谈钥纂成《吴兴志》20卷(今存)。
嘉定十年(1217),德清吴潜考中状元,淳佑十一年(1251)官至右丞相。
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州。
淳佑年间(1241-1252),箸名藏书家陈振孙撰成目录学专箸《直斋书录解题》56卷。
南宋时(1127-1279),湖州制镜业兴起。所产铜镜,有方、圆、葵花、心形、带柄等形状,背面镌有牌号、铭文。以石家镜、薛家镜最箸名。作坊多在湖州市区仪凤桥一带。
元末明初时期衰弱!!!
近代崛起之
清代
十八年(1661),“庄氏 明史狱”案发。庄廷 系南浔人,因编纂《明书》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书清帝年号等被人告发。庄被戮尸,其家籍没。
八年(1669),长兴沿太湖新筑湖堤,三十四溇港各有跨桥。
十七年(1678)春,戏曲家洪升寓居武康前溪,组织演出其杰作《沉香亭》(后改名《长生殿》)
九年(1731),德清县人沈铨赴日授画;近二年后归。
六年(1741),湖州王一品斋笔庄开张,以“天官”图像为商标,经营善琏村所制笔。因“齐、健、圆、锐”,被称“湖颖四德”,著誉大江南北。
三十四年(1769),德清戚蓼生中进士,在京得曹雪芹《石头记》并作序,世称“戚序本”。
道光五年(1825),上海福润、永和合信局在湖州开设分局。此乃湖州民信局之始。
十四年(1834),知府吴其泰发民开浚乌程三十六溇及碧浪湖。
二十年(1840),范来庚纂成《南浔镇志》10卷(今存)。
二十三年(1843),著名文字学家严可均卒。
五年(1866),湖州士绅沈丙莹、钮福皆禀请浙抚开浚乌程、长兴溇港,至八年竣工。
八年(1869),湖州首家加工经营面粉的商号--陈德兴切面真粉号在城内中街开业。
十年(1871),浙抚杨昌浚奏派湖州知府宗源瀚疏浚碧浪湖及三十三溇港。
是年后,因连年战乱,湖属各县,人口锐减。清廷实行“招垦、招细”政策,河南、湖北、安徽和浙江宁、绍、温、台等地乡民陆续迁入安吉、孝丰、长兴等地。
十三年(1874),知府宗源瀚主修,湖人陆心源、周学浚等纂成《湖州府志》,集历代《湖志》之大成,为湖州最后一部府志(今存)。
光绪三年(1877),湖州最早的碾米坊--同成义碾米坊开业,以石臼、杵碓为工具,手工操作,时称“碓房”。
五年(1879),湖州产生丝208万公斤,时占浙江全省总产量三分之二以上。
七年(1881),陆心源建千甓亭于府城东门月河街寓所,内藏汉魏六朝古砖。
九年(1883),南浔电报局开业,隶属上海电报总局。
十一年(1885)十一月,上海《申报》在湖州设售报处。
十七年(1891),湖州创立电报局,属南浔电报局管辖。
十八年(1892),孙志熊纂成《菱湖镇志》45卷(今存)。
二十年(1894),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佛礼甲游猎莫干山。此后,美、英两国传教士相继上山游览。二十四年,英国传教士伊文思在山上占地筑屋。
二十一年(1895),湖州发生“海岛教案”。
二十六年(1900),德清县新市创办二等邮局。
二十七年(1901),上海南翔文洁女塾迁至湖州马军巷办学,由基督教监理公会主办。后迁入海岛新校舍,改名为湖郡女塾。
是年,大清湖州府邮政分局开业,隶上海海关税务司邮政局。
湖人沈翔云、秦力山等在日本东京出版《国民报》(月刊),为当时较早出现的反清刊物。
二十八年(1902)六月,建立湖州府中学堂。
是年,湖绅沈谱琴在东街家宅捐资创办志卫学堂,开湖州私人办学之先河。
钱玄同等人创办《湖州白话报》。
梅溪设立竹商公所,募勇保护竹筏运输。
三十一年(1905)六月,湖州士商**抵制美货,以抗议美国政府排华和残杀华工,并印发署名“陆家花园”的反美爱国传单。
客民杨洪兴在德清县创设洛舍布厂。
三十二年(1906),秋瑾抵南浔浔溪女校执教。
三十四年(1908),在城内紫城巷成立湖州商务分会钱业会馆。
晚清举人俞恒农等捐资建立海岛图书馆。
基督教监理会设湖州海岛中学堂(民国4年改名为东吴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德清县新市合资兴办德新轮船公司,经营客运业务。
王笙甫、范芹圃等人以10万两白银开办公益缫丝厂生产“牡丹牌”白厂丝。
钱恂应沈谱琴之聘,代理湖州府中学堂校长,其弟钱玄同在校代理国文教员。
南浔梅月牌、梅花牌湖丝在南洋劝业会上获超等奖。
湖州的历史 =======每一位湖州人应该知道的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历史沿革简表
年 代
史 实
备 注
夏(公元前21世纪)
防风氏在今德清县武康境内建国
商(公元前12世纪)
地属勾吴
吴太伯与弟仲雍奔荆蛮,自号“勾吴”
周
太伯开辟吴地,湖州即“三吴”之一
“三吴”指苏州、湖州、吴江
春秋战国(公元前248年)
置菰城县,为春申君封地
因泽多菰草,故名菰城
秦王政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于菰城置乌程县
以乌申、程林两家善酿酒而得名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吴王刘濞封地内
德清县莫干乡境内有刘濞采铜铸钱遗址
三国(公元266年)
孙皓设置吴兴郡
取吴国兴盛之意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废郡置州,废乌程、武康、长城(今长兴)等县合置湖州
因滨临太湖而得名
唐武德四年(621年)
复置湖州,领乌程一县
唐武德七年(624年)
领乌程、长城、武康三县
唐天宝六年(742年)
改湖州为吴兴郡,改临溪县为德清县
以“德清山”而命名
唐乾元六年(758年)
复改吴兴郡为湖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领乌程、归安、长兴、安吉、德清、武康县
乌程县东南十五乡划出,分置归安县,归安县始设于此
元元贞六年(1295年)
省下废州,置路,湖州路,领一州五县,即长兴州、乌程、归安、安吉、德清、武康县
升长兴县为长兴州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改湖州府,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
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安吉、长兴县
复长兴州为长兴县
明正德二年(1507年)
领安吉州、孝丰、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县
升安吉县为安吉州,领孝丰一县,仍隶湖州府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领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县
改安吉州为安吉县,与孝丰县并编湖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
吴兴县
撤道废府,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4月27日)
湖州解放
1950年
嘉兴专区辖吴兴、长兴、嘉兴、嘉善、桐乡、崇德、德清、海宁、海盐、平湖县
撤销湖州、嘉兴两市
1951年
恢复湖州市建制
1953年
嘉兴专区,辖2市17县
安吉、孝丰、武康、昌化、余杭、於潜、临安县划入
1958年
湖州改县属市
1978年
嘉兴专区更名为嘉兴地区辖10县
地区驻地迁湖州
1979年
恢复湖州市建制
1981年
撤消吴兴县并入湖州市
1983年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城区、郊区2区
撤消嘉兴地区,湖州升地级市
1988年 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湖州市直管乡镇 撤消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直接领导乡镇体制
2003年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吴兴、南浔两区
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的历史多久?
旅游观光 2008年,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宜宾市被评选为 “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 蜀南竹海 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 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四川四大旅游优先发展区之一、四川四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主要旅游景点: 自然景观—— 蜀南竹海、石海洞乡、博望山、西部大峡谷、忘忧谷、筠连岩溶、筠连古楼山、八仙山、七仙湖。 人文景观—— 李庄古镇、龙华古镇、流杯池、五粮液工业园区、夕佳山民居、赵一曼纪念馆、真武山古建筑群、僰人悬棺、丞相祠堂、华藏寺、大观楼、哪吒行宫、宜宾天池。 精品旅游品牌: 万里长江第一城 三江名城游 市中区有宜宾标志性建筑之一的 大观楼 。 市区滨江路三江交汇处建有“ 中国-长江零公里地标广场 ”,广场周围保存着宜宾 古街区,古城墙,古城门,古牌坊 是外地游客到宜宾的必经之地。 市区群山拥抱,金沙江、岷江穿城而过,在合江门与长江汇合。宜宾旧城依山傍水,背靠 全国第二大城市森林公园——翠屏公园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佛教胜地文化古迹千佛寺,哪吒祖庙 哪吒行宫 坐落于公园翠屏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武山古建筑群 分布在公园内真武山上。 十里酒城游 坐落在市区江北区域的 五粮液十里酒城 ,是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景区内有酒圣山、鹏程广场、奋进塔、安乐泉、世纪广场、东大门广场、酒史博物馆、财富宾馆等景点。五粮液在“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大会上以独家企业的身份荣获《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创作成就奖。酒城周围还分布着宜宾千年历史遗迹,平地建造迄今900多年风雨不倒的 旧州塔 ,代表宜宾宋代酿酒文化的,由著名诗人黄庭坚蛰居宜宾时建造的 曲水流觞(流杯池), 代表诸葛亮南征文化的 丞相祠 。 古镇李庄游 李庄镇距离宜宾市中区19公里,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4大文化中心之一,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镇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如、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为“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与“奎星阁”、“白鹤窗”、“九龙石碑”共称古镇四绝。 蜀南竹海天下翠 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 地理环境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川、滇、黔三省交汇地。东靠万里长江,西接大小凉山,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素为川南形胜。自古以来,宜宾就是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 宜宾全区地跨东经103°36′—105°20′,北纬27°50′—29°1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3.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50.4千米。市境东临四川泸州市,南接云南昭通市,西界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靠自贡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宜宾形成了具有本地区古老民族文化特色的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独特的川南民俗风情等,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和影响。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当地特产 芽菜 四川四大名菜之一,亦名“叙府芽菜”,是与“涪陵榨菜”、“南充冬菜”、“内江大头菜”齐名的四川四大腌菜之一,始创于清道光中(约1838年前后),以鲜青菜剖丝,晾至余叶渐枯,再配以作料腌制而成。主要特点是香、脆、甜、嫩、味美可口。常用以作油酥鸭、烧白(扣肉)、燃面等食品佐料,亦可作 成其他荤素菜肴,且为熬汤之不可缺少的配料。解放前,“杨洪兴酱园”生产的“五香芽菜”曾远销昆明、港澳及东南亚。宜宾芽菜1982年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1985年评为全国优质产品。近年,经过精加工的“碎米芽菜”,以其质量上乘、方便隆重而深受群众喜爱。宜宾燃面闻名四川,让人流口水。 宜宾红茶 宜宾红茶为我国著名的三大功夫茶之一,与“祈红”,“滇红”齐名。宜宾红茶主要有两种,一为四川功夫红茶,其特点是生产季节早、采摘细嫩、做工细致。尤以早白尖一级功夫红茶品质最佳,素以“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气鲜爽、滋味醇厚、汤色红艳、叶底红匀”驰名国际,50年代即在英国伦敦等国际市场上获得好评,1985年获世界食品金质奖。“节日之夜”(三级)、“宫殿牌”(四级)在国外信誉良好,现畅销欧、美、澳、非各大洲,持久不衰。一为红碎茶,乃鲜嫩茶叶经揉紧切碎而成为匀整的颗粒状,其特点是“颗粒紧结匀齐、色泽鲜、香气浓、汤色红艳、滋味特醇”。1986年,在第25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获银质奖,畅销英、美、法、澳、新加坡、巴基斯坦、日本、苏丹、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宜宾地区现有100余种出口商品中,宜宾红茶是最大宗、最稳定、创汇最多的传统产品,1952年至1985年累计出口57-92万担。同时,其产量和出口创汇均居四川同类产品首位。 名酒 五粮液,中国名酒,多次荣获国内与国际金奖,产量与销售额居中国酒业之冠。 叙府酒,叙府大曲(国家银奖)、尖装曲酒、麟泉特曲、泸香大曲为宜宾五大名酒。 高洲酒业、红楼梦酒、光明酒业等酒类在省内外也有较高知名度。 石磨芝麻油 石磨芝麻油: 是宜宾著名传统特产,历史悠久,早在本世纪初就扬名全国,其采用优质芝麻,经筛选淘净,在锅内文火炒酥,用石磨磨成酱坯,按一定比例加开水搅拌而成,色泽橙黄红亮,粘质纯净,香飘四溢,满座生香,被人们誉为“滴口香”。 竹工艺品 宜宾市竹簧、竹雕、竹编等生产始于元、明,取材精良,工艺细腻,式样新颖,描绘传神,具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因此扬名中外,曾多次进入宫庭。 1919 年巴拿马世博会上,江安竹簧工艺品有 5 件荣获金奖。今竹工艺品有 6大类300多个品种。包括工艺竹家具,工艺日用品,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儿童玩具等。远销国内外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产地是长宁、江安。长宁竹工艺品、竹日用品、竹根雕,江安竹簧、竹雕、竹编,尤其以狮头工艺竹筷闻名。其次,兴文、筠连、宜宾也有竹编、竹工艺品生产。 水果 宜宾是中国夏橙主要产地。江安伏令夏橙皮薄汁多,酸甜适度,畅销世界许多地区。所产红桔味甜性温,还有血橙、脐橙、锦橙等优良品种。桐梓镇的藤梨,赶场山李子都是一大绝。 屏山椪柑 宜宾屏山县所在金沙江沿岸独特的气候特征,这里独具特色的丰富热资源和亚非带气候属性,酿成了屏山椪柑的优良品质,椪柑果面橙黄、光滑、皮薄、籽少、质脆、甚甜、清香、汁多。成为川内椪柑、龙眼等水果生产的最佳区,特别是椪柑被省上专家誉为“屏山椪柑甲天府”。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特色小吃 宜宾燃面 宜宾人最喜爱吃面,常见的有,(炖鸡面,涵鲜面,肥肠面,牛肉面,惊酱面,口蘑面,三鲜面,辣鸡面,鳝鱼面,龙凤面。)其中燃面是宜宾最具特色的小吃,原名叙府燃面,早在清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这种小吃选用本地优质水叶子(水碱面)为主料,以宜宾黄芽菜、金平豆油,思坡醋,小磨麻油、芝麻、花生、核桃、辣椒、花椒、味精以及香葱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宜宾燃面特点是:松散红亮、香味扑鼻、辣麻相间。因其油重无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不仅本地人喜爱,就是中外游人也赞不绝口。 竹海名菜 以竹笋、竹荪蛋、竹荪菜、竹菌、竹海腊肉、竹筒豆花、竹筒竹、竹荪酒、竹泡菜等“竹”菜汇成的“全竹宴”。可谓满桌皆是竹,无竹不成席,令人大开眼界、垂涎欲滴。 “全竹宴”共计有十多个大类100多个菜品,每一道菜都与“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竹的根菌,到竹笋、竹竿,再到竹的枝叶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 “全竹宴”的各个大类又有许许多多的烹饪方法,根据厨师的技艺和消费者需求,可烧、炖、炒、烤、蒸、煲、烩、凉拌等等。 李庄白肉 李庄白肉选料精、火候准、佐料香,特别是刀工片制,堪称一绝。成菜白肉把瘦均匀,晶莹剔透,每片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1至2毫米,肥而不腻,爽口化渣,无穷回味。 民间流传李庄白肉因周武王起兵伐纣,起义各路人马将身首断开的妖狐苏妲己割片蘸上蒜泥分而食之演变而来。因其肉片薄而长,且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名“裹脚肉”。抗日战争期间,在内迁翠屏区李庄的文化人陶孟建议下,“留芬”饭馆老板欣然接受建议,将“裹脚肉”改名为“李庄刀工蒜泥白肉”。 今天,随着李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李庄的当家名菜“李庄白肉”,已成为李庄小吃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闻名遐迩。何卫东,李庄人氏,人称“何三白肉”,13年前刻苦钻研白肉刀工技术,调料工艺,煮肉火候,在众多白肉师傅中取得了“李庄白肉第一刀”的称号。因慕名而来品尝白肉的游客很多,“第一刀”一年要片1000多斤白肉,每年过年正值旅游旺季每天有50至100斤的销售量。据“第一刀”介绍,他于近年来收了4个徒弟,他希望能收更多的徒弟,把“李庄刀工蒜泥白肉”的美味以及这种传统工艺带到越来越多的地方 泥溪芝麻糕 泥溪芝麻糕由清朝异人传授,其味香甜可口。。 柏溪潮糕 清朝同治年间,宜宾县柏溪镇“集义”糖果铺的谢德芳根据自己平时研究食品的经验,与当地中医食品名士共同研制而成了柏溪潮糕。谢德芳不知道会两百年后的今天,柏溪潮糕在宜宾已是家喻户晓、成了馈赠亲友的佳品。潮糕是用绿豆淀粉制作的粮果食品,其形方正,上面有独特的纹饰,洗沙的紫红再配以绿豆的莹绿,两色自然相映,令人悦目赏心
战国至秦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改菰城为乌程县,属会稽。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期220),嬴政南巡会稽,途经乌程。时项羽随叔项梁避仇于此,羽“观秦始舆,大言‘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因名其处曰掩浦,又称项浦。
秦二世二年(前期208),项羽在江子汇东北筑城,周一里三百六十七步。后世称“项王城”(子城,今湖州人民公园一带)。
惠帝五年(前190),夏大旱,太湖干涸。
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杨(阳)郡,故鄣属丹杨(阳)郡。
永建四年(129),分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乌程属吴郡。
中平二年(185),分故鄣县南、东境置安吉、原乡两县,仍属丹杨(阳)郡。
兴平年间(约195前后),乌程严白虎聚众万余人起事,后被孙策破灭。
建安中(约210前后),骆统为乌程相,善于治理,民户过万。
三国
吴黄武元年(222),分乌程、余杭置永安县。
永安元年(258)十月,孙皓加封为乌程侯。乌程政治、经济地位日趋显要。
永安年间(258-263),官府发民筑青塘、孙塘、皋塘,遏太湖之水以卫民田。
宝鼎元年(266),分吴郡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与丹杨郡故鄣、安吉、原乡、於潜9县置吴兴郡,治乌程.
晋
太康二年(281),改永安县为武康县。析乌程西境为长城县,东境为东迁县。
永和四年(348),王羲之任吴兴太守,曾至东效乌山言:“百年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乎!”后称此山为“升山”。
永和中(约350年前后),郡太守殷康发民开东塘,溉田千顷,以地多芦荻,因名荻塘。
咸安年间(371-372),谢安发民开城西官塘,民获其利,誉称“谢公塘”。
太元中(约385年前后),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为吴兴太守,时乌程令羊不疑之子羊欣着绢裙昼寝,献之伎痒,取笔在其绢裙上书写。后被艺林传为佳话。
南朝
梁天监二年(503)著名诗人柳恽任吴兴郡太守,八年复为吴兴郡太守,发民重浚郡北青塘,后称柳塘。又于郡西南筑西亭,与主簿、著名文人吴均同赋《西亭五韵》。
大同七年(541),武帝萧衍建妙喜寺于州西金斗山。
梁代,郡太守建霅溪馆(亦称古公馆)
陈永定元年(557),长城(今长兴)人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
隋
开皇九年(589),陈亡,废吴兴郡,并武康入余杭,并故鄣、安吉、原乡人绥安,并东迁、长城入乌程。划余杭、临安、於潜归杭州,绥安归宣州,乌程归苏州。
仁寿二年(602),置湖州,治乌程。复置武康、长城两县,属湖州。大业末,复改湖州为吴兴郡。
五代
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鏐改长城县名为长兴。
周显德六年(959)二月,升湖州为节镇,称宣德军,以州刺史钱偡为节度使。
大宋辉煌!!!
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鏐纳土归宋。奉敕拆除子城。
七年(982),析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
天圣年间(1023-1031),湖州绫、罗能染深红、浅红、淡红等色。因其色可与玛瑙缬媲美,故名“湖缬”。
宝元二年(1039)知州事滕宗谅奏准建州学。胡瑗(安定)执教,经学治事并重,明体达用,教育有方。庆历年间,宋廷取其法为太学之法,世称“湖学”。
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出知湖州。抵任甫3月,以“讪谤朝廷”,被捕系狱,世称“乌台诗案”。
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兀术)举兵南下,占建康(今南京),经广德,越安吉,取临安(今杭州)。岳飞在长兴缠岭、将军山与金兵鏖战,“六战六捷”,擒王权,俘金军首领四十余,击退金兵。
绍兴二年(1132),由释净梵等劝募,密州观察使王永从捐资,在归安县思溪圆觉禅院刊印《大藏经》5480卷,世称“思溪圆觉藏”,为我国佛学重要经典总集。
绍兴八年(1138),湖州知府宇文时中刊印吴缜所撰《新唐书纠谬》及《五代史纂误》。
淳熙年间(1174-1189),湖州境内大量生产丝织品,乌程、归安的樗蒲绫,双林的纱、绢,安吉的丝、绢,武康的“天鹅脂”丝绵名闻遐迩。
嘉泰元年(1201),湖人谈钥纂成《吴兴志》20卷(今存)。
嘉定十年(1217),德清吴潜考中状元,淳佑十一年(1251)官至右丞相。
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州。
淳佑年间(1241-1252),箸名藏书家陈振孙撰成目录学专箸《直斋书录解题》56卷。
南宋时(1127-1279),湖州制镜业兴起。所产铜镜,有方、圆、葵花、心形、带柄等形状,背面镌有牌号、铭文。以石家镜、薛家镜最箸名。作坊多在湖州市区仪凤桥一带。
元末明初时期衰弱!!!
近代崛起之
清代
十八年(1661),“庄氏 明史狱”案发。庄廷 系南浔人,因编纂《明书》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书清帝年号等被人告发。庄被戮尸,其家籍没。
八年(1669),长兴沿太湖新筑湖堤,三十四溇港各有跨桥。
十七年(1678)春,戏曲家洪升寓居武康前溪,组织演出其杰作《沉香亭》(后改名《长生殿》)
九年(1731),德清县人沈铨赴日授画;近二年后归。
六年(1741),湖州王一品斋笔庄开张,以“天官”图像为商标,经营善琏村所制笔。因“齐、健、圆、锐”,被称“湖颖四德”,著誉大江南北。
三十四年(1769),德清戚蓼生中进士,在京得曹雪芹《石头记》并作序,世称“戚序本”。
道光五年(1825),上海福润、永和合信局在湖州开设分局。此乃湖州民信局之始。
十四年(1834),知府吴其泰发民开浚乌程三十六溇及碧浪湖。
二十年(1840),范来庚纂成《南浔镇志》10卷(今存)。
二十三年(1843),著名文字学家严可均卒。
五年(1866),湖州士绅沈丙莹、钮福皆禀请浙抚开浚乌程、长兴溇港,至八年竣工。
八年(1869),湖州首家加工经营面粉的商号--陈德兴切面真粉号在城内中街开业。
十年(1871),浙抚杨昌浚奏派湖州知府宗源瀚疏浚碧浪湖及三十三溇港。
是年后,因连年战乱,湖属各县,人口锐减。清廷实行“招垦、招细”政策,河南、湖北、安徽和浙江宁、绍、温、台等地乡民陆续迁入安吉、孝丰、长兴等地。
十三年(1874),知府宗源瀚主修,湖人陆心源、周学浚等纂成《湖州府志》,集历代《湖志》之大成,为湖州最后一部府志(今存)。
光绪三年(1877),湖州最早的碾米坊--同成义碾米坊开业,以石臼、杵碓为工具,手工操作,时称“碓房”。
五年(1879),湖州产生丝208万公斤,时占浙江全省总产量三分之二以上。
七年(1881),陆心源建千甓亭于府城东门月河街寓所,内藏汉魏六朝古砖。
九年(1883),南浔电报局开业,隶属上海电报总局。
十一年(1885)十一月,上海《申报》在湖州设售报处。
十七年(1891),湖州创立电报局,属南浔电报局管辖。
十八年(1892),孙志熊纂成《菱湖镇志》45卷(今存)。
二十年(1894),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佛礼甲游猎莫干山。此后,美、英两国传教士相继上山游览。二十四年,英国传教士伊文思在山上占地筑屋。
二十一年(1895),湖州发生“海岛教案”。
二十六年(1900),德清县新市创办二等邮局。
二十七年(1901),上海南翔文洁女塾迁至湖州马军巷办学,由基督教监理公会主办。后迁入海岛新校舍,改名为湖郡女塾。
是年,大清湖州府邮政分局开业,隶上海海关税务司邮政局。
湖人沈翔云、秦力山等在日本东京出版《国民报》(月刊),为当时较早出现的反清刊物。
二十八年(1902)六月,建立湖州府中学堂。
是年,湖绅沈谱琴在东街家宅捐资创办志卫学堂,开湖州私人办学之先河。
钱玄同等人创办《湖州白话报》。
梅溪设立竹商公所,募勇保护竹筏运输。
三十一年(1905)六月,湖州士商**抵制美货,以抗议美国政府排华和残杀华工,并印发署名“陆家花园”的反美爱国传单。
客民杨洪兴在德清县创设洛舍布厂。
三十二年(1906),秋瑾抵南浔浔溪女校执教。
三十四年(1908),在城内紫城巷成立湖州商务分会钱业会馆。
晚清举人俞恒农等捐资建立海岛图书馆。
基督教监理会设湖州海岛中学堂(民国4年改名为东吴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德清县新市合资兴办德新轮船公司,经营客运业务。
王笙甫、范芹圃等人以10万两白银开办公益缫丝厂生产“牡丹牌”白厂丝。
钱恂应沈谱琴之聘,代理湖州府中学堂校长,其弟钱玄同在校代理国文教员。
南浔梅月牌、梅花牌湖丝在南洋劝业会上获超等奖。
湖州的历史 =======每一位湖州人应该知道的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历史沿革简表
年 代
史 实
备 注
夏(公元前21世纪)
防风氏在今德清县武康境内建国
商(公元前12世纪)
地属勾吴
吴太伯与弟仲雍奔荆蛮,自号“勾吴”
周
太伯开辟吴地,湖州即“三吴”之一
“三吴”指苏州、湖州、吴江
春秋战国(公元前248年)
置菰城县,为春申君封地
因泽多菰草,故名菰城
秦王政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于菰城置乌程县
以乌申、程林两家善酿酒而得名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吴王刘濞封地内
德清县莫干乡境内有刘濞采铜铸钱遗址
三国(公元266年)
孙皓设置吴兴郡
取吴国兴盛之意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废郡置州,废乌程、武康、长城(今长兴)等县合置湖州
因滨临太湖而得名
唐武德四年(621年)
复置湖州,领乌程一县
唐武德七年(624年)
领乌程、长城、武康三县
唐天宝六年(742年)
改湖州为吴兴郡,改临溪县为德清县
以“德清山”而命名
唐乾元六年(758年)
复改吴兴郡为湖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领乌程、归安、长兴、安吉、德清、武康县
乌程县东南十五乡划出,分置归安县,归安县始设于此
元元贞六年(1295年)
省下废州,置路,湖州路,领一州五县,即长兴州、乌程、归安、安吉、德清、武康县
升长兴县为长兴州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改湖州府,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
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安吉、长兴县
复长兴州为长兴县
明正德二年(1507年)
领安吉州、孝丰、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县
升安吉县为安吉州,领孝丰一县,仍隶湖州府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领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县
改安吉州为安吉县,与孝丰县并编湖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
吴兴县
撤道废府,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4月27日)
湖州解放
1950年
嘉兴专区辖吴兴、长兴、嘉兴、嘉善、桐乡、崇德、德清、海宁、海盐、平湖县
撤销湖州、嘉兴两市
1951年
恢复湖州市建制
1953年
嘉兴专区,辖2市17县
安吉、孝丰、武康、昌化、余杭、於潜、临安县划入
1958年
湖州改县属市
1978年
嘉兴专区更名为嘉兴地区辖10县
地区驻地迁湖州
1979年
恢复湖州市建制
1981年
撤消吴兴县并入湖州市
1983年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城区、郊区2区
撤消嘉兴地区,湖州升地级市
1988年 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湖州市直管乡镇 撤消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直接领导乡镇体制
2003年
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3县,吴兴、南浔两区
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本文来自作者[江南慕雨]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z-boyu.cn/sz/1656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江南慕雨”!
希望本篇文章《我想了解湖州的有关历史!》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战国至秦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黄歇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改菰城为乌程县,属会稽。秦始皇二十七年(前期220),嬴政南巡会稽,途经乌程...